首页 > 法治声音

Voice

法治声音第九十期:扫码支付限额500?或许你有误读了!

 

 

2017年底,央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该规范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与此同时,央行也配套印发了《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等文件。

 

对于已经习惯了不带钱包出门的朋友或已经习惯电子收付款的商户可能会造成一些影响。

规范一经发布就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根据该规定,使用静态条码支付,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快捷支付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有些百姓看到这一规定,马上就抱怨额度太!低!了!

对于已经习惯手机支付的朋友来说,可能偶尔去超市采购些生活用品都超过500元这个额度标准。

 

其实这是流传较广的错误解读之一。

 

从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到,受500元额度限制的是使用静态二维码的情形

也就是那种可打印出来贴在桌上、墙上的固定二维码,消费者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输入金额支付,一般是流动小商贩或小店铺使用较多。

固定的门店,较多是使用动态码,也就是消费者点击手机上的收付款,会出来一个二维码界面,店家用扫码枪扫描,即可支付。

根据消费数据显示,额度较大的消费,一般都是使用动态码,500元的额度设置,是经过统计得出的一个数据,可以满足绝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因此,针对这个规范的解释,含糊的说扫码支付每日限额仅500元是错误的解读,只有静态条码的限额是每日500元,使用动态条码支付的额度会更高,是依据风险防范能力的分级,作相应的额度限制。

 

1

依据规范,风险防范的分级是如何划分的,相应的额度又是多少?

《规范》第十二条规定:关于风险防范能力的分级,对个人客户的条码支付业务进行限额管理:

(一)风险防范能力达到A级,即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有效要素对交易进行验证的,可与客户通过协议自主约定单日累计限额,比较不受约束;

(二)风险防范能力达到B级,即采用不包括数字证书、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有效要素对交易进行验证的,比如通过密码、指纹等等支付的,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0元;

比如我们日常使用的支付宝和微信,使用两个以上,比如说指纹、密码这两个以上的要素,单日限额就是5000元。

(三)风险防范能力达到C级,即采用不足两类要素对交易进行验证的,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1000元;

(四)风险防范能力达到D级,即使用静态条码的,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

 

 

其实央行设置这个规范主要目的是从安全的角度考虑。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条码支付借助开放互联网和非专业设备进行交易处理,带来一定的技术风险。比如:可视化风险,条码在开放互联网环境下以图形化方式进行展示,不法分子可通过截屏、偷拍等手段盗取支付凭证,在支付凭证有效期内盗用资金。

《规范》第四十一条也有规定:银行、支付机构应确保客户身份或账户信息安全,防止泄露,并根据收付款不同业务场景设置条码有效性和使用次数。

从“设置条码有效性和使用次数”可以看出,条码支付的风险防范是要求很严格的。

上文提到,《规范》对于风险防范能力进行了分级,再据此对个人客户的条码支付业务进行限额管理。《规范》的出台,要求银行、支付机构使用静态条码支付时要执行更加严格的限额管理措施,可以比较有效的防替换、防盗刷,保障用户财产安全,同时也可以起到鼓励市场主体采用更为安全的动态条码提供支付服务的作用。

对消费者而言,该《规范》应该是影响较小的,基本上不会妨碍日常的消费生活,但对一些小商户而言,可能会造成一些影响。

 

2

如何尽量保障手机支付安全?

第一,尽量避免自动登录及免密支付,同时要把涉及金融支付的密码与其他登录密码区分开,免得一个不注意,就被他人记住利用,直接造成偷取偷刷,引起经济损失;

第二,使用官方渠道、靠谱的支付软件,并进行实名认证,设定消费限额,尽量防止手机丢失后被恶意找回密码,修改密码,盗取资金;

第三,使用支付软件的手机号与绑定支付软件的手机号,尽量分开。

比如我使用支付软件在A手机,但是我接收验证短信的是B手机,这样可以比较有效避免手机丢失后,被恶意重置密码,从这个角度出发,各位选择支付软件修改密码,认证身份的方式时,需要更加谨慎和隐秘,不要选择别人可能轻易得知的密保问题、邮箱等等。

第四,要安装支付保护的安全控件,使用U盾、电子安全证书等等,为手机支付上多一道锁。最好安装一些正规安全软件,增加手机安全系数,防止不法分子将病毒镶嵌在二维码里,盗取公民个人重要信息。

第五,不要扫描不明来源的二维码,不要点击不明来源的链接,防止感染木马,进入钓鱼网站,导致财产损失,尤其是年纪较大或者年纪过小的对智能手机不太熟悉的群体,是比较容易上当点击的,大家一定要保持警惕。

 

 

详情请点击以上图片链接,有惊喜 !

 

 

地址:河源市源城区华侨城A2栋4号商铺
电话:0762-3456768
邮编:517000
邮箱:GDwangmiaomiao@163.com

Copyright © 2016 广东言简律师事务所

粤ICP备2022022462号

访问人数:145941